中新社昭通8月8日電 (王艷隨身碟龍張子揚胡遠航)8日,距離雲南魯甸地震已過去了6天。在大街上,在帳篷里,在倒掉的房子旁,人們反覆談論著這樣的事:誰家的孩子全沒了,誰家新建的3層小樓塌了,但有些好消息也在不斷被談起:一個88歲的老人在被埋了50多小時後被成功救出了,一個孕婦生下一個可愛的“地震寶寶”。
  傷痕已經刻下,但魯甸不乏堅強,新生活已經澎湖民宿在廢墟之上開始了。
  受傷的魯甸
  8日的震中龍頭山鎮,依舊讓人五味雜陳。傷感無處不在:龍頭山鎮中心小學門口的“小”字已被震落;學校前的河畔邊,一個洗衣服的婦女正望著河水發獃;其遠處的廢墟里,到處深藏著被眼淚浸泡過的故事。但有些時候,能遇上剛領了一盒方便面的女孩笑呵呵地露出白色牙齒;一個中年婦女在廢墟上執著地刨土豆、布料等一切能得到的新竹買房東西;孤獨的老人面色平靜地守在自家倒塌的房屋旁。
  從外表看去,魯甸有巢氏房屋尚未完全恢復秩序。但這些畫面,讓人不禁想起“守望”、“堅強”、“希望”這些字眼。
  地震震不掉外接式硬碟的東西
  作為到前方增援的記者,初次面對一片凌亂的災區,心中難免不安,我們渴望拼湊出魯甸過去的模樣、幻想未來能有的樣子。災區是有許多東西被震掉了,但又有哪些東西頑強地站立著呢?
  在安置點、抗震救災服務點、廢墟旁或公路上,隨處可見這樣的景象:騎著少了輪胎蓋的摩托車的當地小伙雖一臉倦容,但還在不停地幫忙運送礦泉水;給救援人員準備中飯的老大媽即便忙得不可開交,但還是會給外來人一個微笑;總是有三三兩兩的人正忙著把自家的廢墟扒開,搬出椅子、鍋或者其他還算完整的東西——人們正在為不可知的明天儲備一切能用的東西。
  的確,總有一些東西是地震震不掉的。
  新生活從自立開始
  龍頭山鎮銀廠坡,14歲的馮源濤一早就起床,和父親馮德雲一起幫奶奶搭帳篷。這個用石塊堆出“SOS”求救的男孩已成為網絡名人。
  儘管馮源濤家包括三間土坯房在內的為數不多的家當全毀了,但他和父親站在自己搭建的彩條布棚子前,卻很淡定,“還好人都沒啥事。”
  “不能光靠國家救,自己也該救自己,”馮源濤和父親扯正了帳篷布,準備用繩子固定。在他們身後,還有不少村民正肩挑背扛把帳篷、床、食品搬運上山。
  46歲的邵浦是龍頭山鎮中心衛生院的院長,其所在醫院曾是龍頭山鎮人最為信賴的“靠山”。但這一地震,醫院二層小樓幾乎完全倒塌,其四位同事也不幸遇難。儘管這位年近50的漢子也忍不住為逝去的同事落淚,但他堅信,再乾幾年,一切都會好的。
  家園被毀了,但希望還在,愛還在,自我生長的力量也從未失去。許多人內心深處的東西正在頑強複活。(完)  (原標題:雲南魯甸地震:廢墟上的堅強新生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45moylo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