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《文學報·新批評文叢》第一卷,昨天在上海首發。系列文叢共5輯80萬字,涵蓋了《文學報》“新批評”欄目自2011年6月2日創刊以來到2012年6月一年間刊發的200餘篇文藝批評,內容包括賈平凹《古爐》、嚴歌苓《陸犯焉識》、馬原《牛鬼蛇神》等多部文學名家新作的文本分析,以及“抄襲、模仿為何又暢銷”、“名著翻拍忽略文化責任”等文化現象。
  評論家郜元寶表示:希望能有更多人用一點一滴的堅持,改變文藝批評的生態。他認為,在中國當前的文藝環境中,文藝批評從根本上說是“文壇本身的一種訴求,一種真實的聲音”。但是,願意承擔這種訴求、代言這種聲音的評論家,還是太少了。
  上海作協副主席、評論家楊揚坦言,文藝批評需要考慮如何在“真實、真誠”和“自由、銳利”之間把握好分寸:“堅持對具體的作家作品提出具體的批評,但越是具體的批評越是容易引起‘麻煩’。”與此同時,楊揚提出,國內各類文學批評並不缺乏,但它們中“抽象的批評”太多,“具體的批評”太少。有時候,因為“怕麻煩”、“太脆弱”,有些評論家連抽象的批評也免了,只是在評獎時以一張反對票“默默”地表達自己的觀點。(首席記者 吳越)
  (來源:《文彙報》)
(編輯:SN009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45moylo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